第 81 章 假的有时候比真的还好用

华夏军队在西洲海岸线上设置了防御阵地,只要见到西洲各国的铁甲舰,就出动反击。

张之洞和丁汝昌指挥着南印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联合了300多艘华夏护卫舰,以及两艘大型铁甲舰,并配置100艘“蛟龙号”,布置在东线的战场。

两支舰队浩浩荡荡地挺近地中海,然后绕着海岸线开向米字国大海峡的东侧。

剩余上百艘“蛟龙号”就负责在西侧,秘密运兵跨过米字国大海峡。

米字国指挥部内,看到华夏舰队这个架势,这是要打过来了,西洲各国国君人心惶惶。

“华夏的两个舰队很快就抵达米字国大海峡了,这是要和我们决战,他们才20万吨的排水量,凭什么跟我们上百万吨的排水量比。”

米字国国君愤怒了,差点要拿起喝水的杯子摔在地上。

“就算他们有潜艇也不怕,真打起来,炮火网这么密集,他们的潜艇也躲不掉的,我们在这里还是很安全的。”

高卢国国君还是那么的自信,似乎忘了他当时是怎么想着投降的。

“华夏出兵从来不按套路,我们一定要非常谨慎,但是我发现我们可以抓住一点,那就是把左宗棠盯住,他在哪里,肯定哪里就是主攻的方向,这些天,我已经派人暗中盯住他,这次我们肯定能摸清楚华夏的动静。”

西洲各国总指挥阿里分析道。

“还是阿里将军有想法,大家放心,我们在这里很安全。”

米字国国君说道。

然而,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在场的各位表面上笑着点头,实际上都打着准备收拾跑路的算盘。

华夏左宗棠军营内。

左宗棠最近也发现了似乎有人在暗中观察自己,总感觉每次外出,都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副将,给你一个任务,去找一个身形和外貌跟我长得像的士兵来。”

副将也不拖拉,马上从百万大军中找来一个最像左宗棠的士兵。

左宗棠开始让这位士兵不得离开指挥部,每天在指挥部学习自己的每一个习惯,包括走路姿势、口头禅、饮食等等。

副将也是搞不懂左宗棠为什么这么做。

半个月后,两支舰队已经集结完毕,西线的“蛟龙号”也全部准备就绪。

好的,我会尽力帮你将小说写得更加详细。以下是对你提供的部分场景的扩展:

在华夏军营内,左宗棠坐在帐篷中,仔细研究着米字国大海峡的地形图。副将则站在一旁,等待着左宗棠的命令。

“副将,你找来的那个士兵,他学得怎么样了?”

左宗棠抬头问道。

“回将军,那名士兵已经完全掌握了您的习惯,无论是走路姿势、口头禅还是饮食,他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副将回答道。

“很好,我们将在三天后就开始渡海,在此期间,你必须确保那名士兵不离开指挥部,同时也要保护好他的安全,渡海行动开始后,就让他顶替我去东线迷惑敌人。”

左宗棠严肃地说道。

与此同时,在西洲各国指挥部内,观察员将左宗棠出现的位置消息汇报给了阿里。阿里听后点了点头,心中却也有些疑惑,他总感觉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但目前又没有其他线索,如果华夏这么强攻,能打赢的概率其实不大。

华夏军营内,左宗棠的“替身”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而真正的左宗棠则化名为“老李”,悄悄地前往了西线。在那里,他亲自指挥着华夏军进行最后的运兵准备。

在西洲各国指挥部内,阿里开始部署海军舰队,准备应对华夏舰队的进攻。他深知华夏军的战斗力强大,因此必须确保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两军之间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在西洲各国军营内,不少士兵开始慌乱起来,但阿里却始终保持着冷静。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同时也相信华夏军的“左宗棠”还留在东线指挥。

蓝星1872年1月,在浩瀚的米字国海峡上,华夏的南印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联合的300多艘护卫舰和两艘大型铁甲舰航行着,他们的目标穿越米字国大海峡。

华夏舰队的每一艘铁甲舰都装备了最先进的华夏野战炮,它们将为舰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与此同时,西洲各国的舰队也在米字国大海峡部署完毕。他们的战舰虽然数量众多,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主要依赖传统的阿姆斯特朗炮进行攻击。

随着双方的距离逐渐缩短,炮火网越来越密集。华夏的导弹准确地击中了西洲各国舰队的多艘战舰,引发了剧烈的爆炸。西洲各国舰队虽然试图反击。

将军战斗愈发猛烈,这也让阿里坚信,东线就是华夏的主攻方向,华夏要在这里运兵。

直至晚上,两军分不出胜负。华夏的武器虽然先进,但西洲各国的抵抗也非常顽强。他们用有限的火炮和战术进行反击,给华夏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而华夏军也面临着西洲各国舰队的密集炮火和数量优势,无法轻易突破对方的防线。

华夏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优势,但西洲各国军凭借着舰队数量优势,给华夏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由于战斗过于激烈和惨重,双方都陷入了疲惫状态,双方决定暂时停战,重新部署战略和战术。

趁着夜色,左宗棠带领3个军团正陆续登陆米字国西南部的森林,还好这里的气候没那么冷,如果是在毛熊国地盘,这个打法肯定就失效了。

双方的舰队主要在东线对峙,不断发生小规模摩擦,一个星期后,左宗棠带领三个军团的士兵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登陆。

阿里还在盯着东线“左宗棠”,完全忽略了西线的情况。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