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糜烂的局势

“新郎新娘进门喽。”薛奋今天心情不错,往日比较不苟言笑的他也是笑逐颜开地。一进门,就先喊了这么一嗓子。

“来啦,来啦。”就在李炎和仇胭脂进门地时候。早就已经等了半天的安王李溶赶紧把准备好地一个马鞍放在地上,李炎拉着仇胭脂的手,让她小心的跨过马鞍,以示平安之意。

李炎的晋王仪仗才到府门,晋王府内外早已是熙熙攘攘的一片,既有来往庆贺的朝中权贵,也有来瞧个热闹的街坊百姓,人数之众,就连原本宽绰非常的王府正门都显得局促了起来。

此时的晋王府门外,无论是朝中权贵还是坊里百姓,都已聚集了许多,人满为患,李炎刚到府门,下了马,陈皮便连忙上前。

“殿下,陛下,还有郭太皇太后,王太后已经到了,现在正厅稍坐。”陈皮对李炎道。

郭太皇太后乃是皇祖母,王太后昔年乃是抚养自己之人,的确是应该到,至于李昂的话,李炎就是有些搞不明白了,按理说他这位皇兄一通旨意就是足够了,可是为何要亲自前来?

难道说只是为了宣扬他们皇室兄弟兄友弟恭,君臣和谐吗?

李炎道:“好,本王知道了,你安排人打点来贺的各位宾客,无论是朝中权贵还是百姓,均需客气几分,不得怠慢,本王先同胭脂进府面圣。”

“诺。”陈皮应了一声,下去安排了。

陈皮走后,仇胭脂手持团扇,以扇遮面,下了马车,跟着李炎的身后,慢慢地进了楚王府。

仔细说来,此次并非仇胭脂初次进府,毕竟他们有着生意等诸多方面的往来,实属正常,但武媚娘此次入府的感觉与此前却全然不同。

以往仇胭脂入府是为客,不过到访而已,但这一次,仇胭脂却是她第一次以晋王侧妃的身份入府。

当李炎和仇胭脂到了厅门外,李炎便是亲自搀扶着仇胭脂往厅中走去。

进了正厅,李炎和仇胭脂就是依次拜候了郭太皇太后,王太后以及他那皇兄李昂。

“一拜天地!”李炎和仇胭脂对着外面的遥遥一拜。

“二拜高堂!”李炎搀着仇胭脂来到郭太皇太后以及王太后面前,给二人叩头,郭太皇太后和王太后笑吟吟的看着地上跪着的李炎和仇胭脂二人,王太后看着自己的这个从小抚养长大的儿子今天终于成家立业了,不由就是想起来了他的亲儿子李湛,眼圈不由的有些红。

“夫妻对拜!”

如此三拜后,拜堂之事也就完成了,就由喜娘牵引着,把李炎和仇胭脂引入了一片红艳艳的洞房。

在这个时代,新郎新娘的酒筵并不和众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专设一席,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挥下,相对而坐,按照一定的程序服用一些饭菜酒食之后,即告撤席,时间不很久。

先是撒帐,李炎把仇胭脂搀入洞房后,两人一起在婚床帐中女左男右对坐,随后由前来参加婚礼的女宾边唱边向帐中抛洒金钱彩果,意喻将来的生活会幸福美满。

撒帐结束后就是是合酒,又称合卺。古语有“合卺而醑”,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各执一片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醑。”也就是现在交杯酒的前身。在侍女把酒端上来以后,李炎和仇胭脂二人就各执一个,相对而饮,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合酒结束后,紧跟着就是合髻,也称作“结”,象征夫妻和睦,永结同心,李冰和萧诗筠就在女宾的操作下双方各剪下少许头,挽成“合髻”,然后马上交给萧诗筠保存起来。这也是原配夫人称作妻的由来。

以上都完成以后,李炎就从床上下来,被众人簇拥着到外室接受亲友道贺,招待众人参加酒筵,而仇胭脂则仍然在帐中继续安坐,直到酒筵结束,李冰再度回房为止。

在处理完前院事情,送走郭太皇太后,王皇后,他那皇兄李昂以及一众朝廷大员之后,李炎就是洞房而去。

一进洞房,洞房内正中贴着一个大大的字,字的下方是一对红艳艳的龙凤烛,正在袅袅的燃烧着。

洞房内的床上,李炎已经卸下了凤钿和金钗、簪子等,脸也已经用侍女们打来的洗脸水洗过了,原本高高的髻也已经解开,长长的秀披在肩上,坐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着李冰。

而李炎早在出去的时候就已经把妆洗掉了,现在他把头上带着的冠摘下来,然后快步来到床边坐下。

昏黄的烛光中,仇胭脂的脸因为害羞而有些红红的,李炎看着那张因为羞涩而低下去的脸,精致的没有一丝瑕疵,恍若人间的一块瑰宝一般,她的美是种惊心动魄的美。

“胭脂。”李炎颤声的唤道。

“夫君。”仇胭脂轻轻的应了一声,这一声柔弱的“夫君”叫的李炎骨头都酥了。

“胭脂,本王真的将你娶到了,本王没有食言,今后你我二人俱为一体,荣辱与共。”李炎带着醉意的说道。

“夫君说的是,我与殿下俱为一体,今后奴家心中便只有殿下,奴指望殿下能再造大唐,让这天下百姓安康快乐,殿下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便足够了。”仇胭脂呢喃的说道,如同黑水晶一般的眼睛里媚的似乎能流淌出来。

“放心,会儿实现的。”听到仇胭脂这话,李炎点了点头就是说道。

“殿下,时候不早了,吹了灯,早些歇息吧。”仇胭脂气若游丝,对李炎低声耳语道。

“好。”李炎应了一声,抱起了怀中的仇胭脂,俯下身去,吹了案上的宫灯。

……

大婚之夜,良宵苦短,当仇胭脂躺在晋王府的床榻之上梦醒之时,已是辰时初刻,天色大亮。

“王妃,你醒了。”晋王府内院卧房中,丫鬟正端了清水进门,正看仇胭脂在床榻上缓缓坐起,对武媚娘道。

仇胭脂扭了扭头,见得昨夜在她身旁同睡的李炎已经没了踪影,于是问道:“殿下呢,殿下可是已经起身了?”

丫鬟回道:“殿下起的早,现在应该是处理公务去了。”

仇胭脂闻言,才知自己贪睡起的迟了,李炎早就起身,,然后他不由也是想到了李炎交给他的事情,连忙洗漱一番之后,就是将账目物品整理出来接着操劳去了。

……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太和殿中,天子李昂双眉紧皱,频频望向殿门外,终于忍耐不住,举手唤来了自己的贴身内侍王仁,低声询问道:“晋王还未入宫?”

王仁闻言后便摇了摇头,并请示道:“奴才再派人去请一次?”

李昂下意识要点头同意,但在想了想之后还是摇了摇头,摆手示意将领暂且退下。

河东乃是大唐中兴之地,不容有失,现在时过半载,李同捷反叛依旧没有解决,河北三镇当中的魏博节度使史宪诚,成德节度使王庭凑等人就是暗中勾结支持李同捷,这背后带来的隐患实在是太大了,毕竟若是此番叛乱在不铲除的话,那么拖下去的话,要么接着耗下去,要么就是妥协承认李同捷的横海节度使的位置,可是不管怎样朝廷地威信都是会儿大幅度降低,这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

所以李昂在得到消息后,即刻便下令召集重臣们前来太和宫讨论。

这其中,晋王对此事的态度自然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朝廷接下来该要如何应对这一桩变故。

所以李昂也是在第一时间派人通知晋王入宫,但现在群臣已经陆陆续续的到来,晋王却迟迟不至,这不免让李昂有一些焦躁。

但同时又觉得,如果再派人前往邀请,无疑会显得他对晋王过于依赖。于是李昂也只能按捺住情绪,耐心听殿中臣子继续汇报关于如何应对李同捷反叛带来的一系列效应。

“……李同捷反叛,基本已经明确魏博节度使史宪诚,成德节度使王庭凑在暗中支持李同捷,至于是否还有其他地方节度使背后支持暂且不明,不过李同捷之事若是再不解决,恐怕更多的隐患也就会儿随之暴露出来。……”

负责汇报情况的乃是宰相、兵部尚书李程,一边翻阅着政事堂所接收到的最新情况,一边继续说道:“初步猜测,,河北三镇恐怕都是暗中支持着李同捷……”

“此事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后患无穷。”李昂沉闷着说道:“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只是这个问题讲出后,却在殿中造成了一阵短暂且尴尬的沉默,殿中群臣各自对视,俱都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因为不论是接着平叛还是安抚默许李同捷接任横海节度使都是不重要,枪打出头鸟,他们可不想一句错步步错。

说穿了,他们都是不愿意以自身权位去搏。

裴度,李德裕在这还好,可是李昂根本没叫两个人来。

“此风不可长,平叛不能断!”宰相舒元舆冷哼一声,语气中也是充满了不满,先作定调,然后再别人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的时候便又继续说道:“但眼下并非追究事责的时机,此时必须相处应对办法,绝对不能让局势糜烂下去。”

舒元舆的发言算是奠定了一个基调,现在必须尽快想出解决的办法,至于让朝廷妥协那断然是不能的。

先安抚河北三镇,然后让王智兴等人加快讨伐李同捷,这也是群臣一致的看法。

舒元舆表态之后,群臣也都各自发声,大体都在舒元舆的框架中。总之就是绝不能容忍横海乱象继续扩大,一定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尽快控制住横海局势。

正当群臣还在讨论如何定乱的事宜时,突然殿外又有将官匆匆登殿,禀告道:“晋王殿下入宫城,马上就到!”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