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雄鸡报晓

腊月三十,天下集。

从前两年开始,平阳县在一些比较大的村庄设立了集市,通常是五天一集。

也就是每隔五天,开一次集。

比如山东头村的集市就是每个月(农历)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这六天。

柘山公社驻地的集市是农历每个月的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这六天。

通常每个集市的六天里面,有四天是小集,两天是大集。

大集的日子,来卖东西的商贩更多,买东西的人也更多。

而腊月三十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在这一天,凡是立集的地方都逢集。

这是专门为买不起年货而又不得不买点应景的人家准备的。

或者说临时想起来家里还有什么东西没买,可以抓紧时间去买点。

不仅是集市,就连供销社在腊月三十这天上午也必须营业。

赵家人该买的东西已经买足,但还是兴致勃勃地去了山东头村的集市。

这是他们过得最富足的一个年。

中午回到家,无所事事的赵文牧就跟赵子孟、赵子婷、小囡囡玩起了摔炮。

到了下午,天色渐渐阴沉下来,天空飘起了雪花。

起初时,雪花细细碎碎,当真是“撒盐空中差可拟”。

继而雪花越来越大,一片片飘落而下,正应了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飘飘扬扬的雪花,让大家的心情也变得更好。

毕竟瑞雪兆丰年嘛!

年三十下午,有一项最为重要和严肃的年事活动。

那便是祭祖。

也即请家堂。

大雪纷纷扬扬,很快地面上就有了一层厚厚的积雪,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人们祭祖的热情。

“请家堂”,即举行仪式把逝去的先祖、亲人请回家过年。

这件事,集中在赵家老宅举行。

赵学海在老宅摆好供桌香案,恭恭敬敬地摆好贡品,挂出家堂画,也即家堂轴子,一种绘制着家族世袭的繁衍脉络以及庭院、拜年人物的画作。

如昌潍地区就有“姓姓有家谱,户户悬家堂”的说法。

桌上的供品也都是有讲究的,鸡和鱼都得是齐齐整整的一整只,“盘鸡”也是一门手艺,鸡盘得好看,鸡头高高在上,这代表着对先人的恭敬。

赵文牧把准备好的猪头也摆在了这里。

虽然不是很规范的三牲,但祖宗都是宽宏大量的,后人心诚即可。

猪头自然就是最大的诚心。

再摆上寿桃、果盘、点心,最少不了的是饺子和酒,用以招待先人;而每年除夕出锅的第一份饺子,也自然要拿来孝敬祖宗。

院子里已经撒满了干草,大门口放一根拦门棍,拦住祖宗的骡马不要跑出去,也让家里的福气不要跑出去。

摆置妥当了,就要“迎家堂”。

往年都是由赵文林到街上,烧上一些纸钱,点上一柱香,恭恭敬敬说上一些话,把“老人”请回家。

今年赵文林想让赵文牧去。

赵文牧坚辞不受。

通常来说,这项任务由家中老人或者长子、长孙来完成。

家中主事人也可以。

但赵文牧自认,这几个他都不符合。

要说带大家赚钱,他是主事人,这一点他认可。

但要说家族亲情事务,他绝对不是主事人,也没有这个资格。

“大哥,还是你来吧。”

赵文广也觉得还是应该赵文林来。

赵文林不再多说,他拿上纸钱和长香,恭恭敬敬出门去了。

等赵文林拿着香回来,插在堂屋大桌子上的香炉里,供上水果点心菜肴,打好的纸钱搁在家堂桌子前烧,一家老少便挨个到牌位前恭敬磕头,“家堂”也就迎接完毕了。

从这时起一直到年初二下午送祖先走,堂屋的两张太师椅任何人都不可以坐,因为那是祖先坐的位置。

过年去别人家里拜年,如果坐了这两个位置,这家主人会不开心的。

所有的事情完成,大家便安安心心地待在家里,准备年夜饭。

当地的年夜饭很简单,就是一顿丰盛的晚饭。

大概晚上八点多,大家吃完晚饭,就开始坐着聊天。

这会儿家里也没有电视机,就算有电视机,也没有新年晚会。

春晚是好几年以后才出现的。

大家就是打开收音机,一边听着广播,一边聊天说话。

小孩子们早早就睡着了。

临近十二点,刘秀梅把睡得迷迷糊糊的两小只叫醒,大人们已经包好了饺子。

十二点的钟声一到,外面到处是一片鞭炮声。

赵子孟挑着竹竿,上面挂着长长的鞭炮。

赵文牧点燃一根香烟,猛地吸了一口,然后用香烟点燃鞭炮,捂着耳朵跑远了。

赵文林出来捂着儿子的耳朵。

鞭炮声中,新的一年到来了!

等鞭炮燃尽,几人站在院子里听了一会儿来自四面八方的响声。

回到屋子里,第一锅水饺已经煮好。

也是需要先供神明、供祖先,之后便是给每个人盛一碗饺子。

如果有人因故不能回家,也要替他盛一碗,以表达思念。

除此之外,还要多盛出一碗,象征人丁兴旺。

然后,大家就收拾收拾休息了。

老屋只有两个大炕,老赵家这么多人,也没有什么讲究,就是大家挤一挤和衣而眠。

大年初一不到五点钟,大人们就起来了。

要煮水饺,要再次供奉天地神明和祖宗。

还要做一顿丰盛的大餐。

等天蒙蒙亮的时候,大家伙就开始拜年了,对于每一个来拜年的人,主家都会招呼他们吃点饭菜、喝口酒。

以后世的眼光看,那么多拜年的人来来往往,一桌饭菜不知道会招呼多少人吃,连筷子都不一定重新洗一下,是一种很不卫生的行为。

但在这个时代,能吃到丰盛的菜肴,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至于卫生,确实没有那么讲究。

当然,拜年的人也不会真的坐下来大吃大喝。

就是吃几口意思一下。

不然的话,一桌饭菜怎么可能够那么多拜年的人吃呢?

拜年,是初一的重头戏。

是小孩子们的狂欢。

天还不亮,小孩子们或者年少的晚辈们就结伴出发了。

先是去给自己最亲近的长辈,比如爷爷奶奶拜年。

而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这是孩子们盼望已久的。

几个甚至是十几个晚辈,扑通跪在当场,咚咚给自家长辈磕头。

这种场面是齐鲁拜年的典型画面。

给自家长辈拜完年之后,就去村里其他长辈、老者那里。

基本只有老年人会待在家里,不需要出门。

中年人出门给老年人拜年。

少年人和小孩出门给中年人和老年人拜年。

也有一些辈分比较小,却又上了年纪的人,也需要出门去给自己的长辈拜年。

总之就是套娃,一个套一个,连环不绝。

大家见面时,要先说一声过年好,然后互相祝福,说一些吉祥话。

有些老年人的家里,不仅屋里挤满了人,就连小院子里经常也会挤满了人。

来拜年的人,甚至要在外面等着。等里面的一拨人出来了,其他人再进去。

就这样分批拜年。

拜完年,拿到了第一波压岁钱的小孩子们,就可以去买擦炮、二踢脚、糖葫芦,到处玩耍了。

当然大部分的压岁钱都会被家长以“我替你保管”的名义给拿走。

之所以说是第一波压岁钱,是因为随着后面走姥姥家,以及各种亲戚串门,还会收到很多压岁钱。

初一下午是整个年后一直到元宵节,所有这些天里最清闲的时刻。

大家会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

年轻人则会去水坝、大桥等地方聚会。

也算是一个变相的相亲场所。

毕竟这个年代,年轻人聚在一起随便说说话的机会也不多。

在往年,赵文牧在村里属于正经人不会跟他来往的二流子。然而今年不一样了,不论是长辈还是同龄人,见了都会跟他打招呼。

他去赵学磊家拜年的时候,还被赵学磊硬拉着喝了两杯白酒。

更别提宋冠军、赵文远这两家了,两家老人简直把他当长辈供着,赵文牧推辞不掉,只能又喝了几杯酒。

等回到家里,走路都不稳了。

他能感受到村民对他的崇敬和喜爱,谁会不喜欢这些呢?

赵文牧回到家里抱起小囡囡就要亲亲。

就知道小不点儿竟然喊着“爸爸,臭臭”就往后躲。

赵静正在生火,除夕是在老宅过的,新家这边两天没有生火,就有些冷清了。

闺女不给亲,他只好拉着媳妇求亲亲。

赵静正在捅咕炉子呢,被他给捅咕烦了,叉腰训了他一句:

“赵文牧,你给我睡觉去!”

“好咧!”

一听见“赵文牧”三个字,他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扛起赵静就要往卧室走。

赵静被他吓了一大跳。

正月初一,大白天的,说不定就会有人上门拜访。

这家伙是要干什么?!

“干嘛?!”

她连忙挣扎着喊道。

“干!”

...

赵静被他给气得直翻白眼。

好在赵文牧走了两步,嘿嘿笑着把她给放了下来。

“媳妇我先睡一会儿,下午咱们也去大坝那里逛逛。”

赵文牧说着就进屋睡觉去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三点。

赵静给他留了饭,小囡囡正在睡觉,她就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正在给赵文牧织手套。

一张雄鸡报晓的窗花剪纸,平铺在书房的大桌子上。

新的一年,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