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屯兵

在徐芾看来,单论地势险要,莲儿山雾峰口更胜于孤峰台。但莫群说,当初驻扎此地,不过是权宜之计。

因为此处土地拮据,民众稀少,难以长期据守。

“当年抗击中原入侵,乌蛮人凭借在孤峰台建立要塞,而氐人则扼守此处。”领着徐芾巡视山中险隘时,莫群这样告诉他。“那一仗氐人并未获胜,因为孤险难守,独木难支。而咱们的先人最终能够称雄两郡,独霸南戎,其实全赖乌蛮人在北线取得了成功。不过,始终未能进入戎州中部肥沃地区,正是乌蛮人逐渐沦为边疆山民的根本原因。”

徐芾不动声色,一直安静地在听。

他知道,莫群这是在委婉地提醒自己,若没有可供发展的根据地,任何雄心壮志,最后都只会消散于浩荡的历史长河之中。

他徐氏一门若想复兴,同样需要获得一片立足之地。

莫群有此担心不无道理。

因为刚到雾峰口,徐芾便对先到一步,已在此等候的莫群交了底,所谓攻打酉城,不过是用以鼓舞士气的说法。当初将军队化整为零,实属无奈之举,却也是一招险棋。军心可聚不可散。当时若不给大伙一点盼头,只怕如今没几个会再跟来。

酉南地区早晚或有可为,但现在显然还不是时候。

“原来主公并未打算攻占酉城?”听了徐芾的真实想法,莫群一开始颇感吃惊。

“不,是暂时不打。”徐芾当即告诉他,“目前咱们人困马乏,士气低落。即便此地民心归附,能够帮助我们一举拿下酉城,最终也守不住。”

关于打酉城,莫群虽然并不情愿,但当初也是支持的。

毕竟这里是他的老家。

是氐人家乡。

所以他当时二话不说,带着人就摸了回来。回来后,他便在此地收集人马,等待徐芾。如今徐芾已到,更多的人也陆陆续续朝此汇集,自然要讨论下一步如何进军的事情。

莫群骑马在前,带徐芾一处处视察道口关隘。

“主公,”骑到一处险隘,莫群再次指给徐芾看,“这里便是雾峰口第一雄关。”

在他们面前,巨岩陡峭,山道蜿蜒而下。“官兵若自酉城来袭,此乃必经之处。”莫群介绍,“我方但有百人驻守,敌军便难攻破。”

徐芾承认,这地方的确险峻,“可惜,敌人不会只从一面来袭。”

“那是。这也是此处不足之一。别看这里地势险峻,可自古却是往来要道,有大大小小近十条山路打此经过,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更已有千年历史。”

“更麻烦的是,只要人家截断山下各条通道,咱们就会失去补给。因此,此地可守一时,却难以长期维系,对吗?”

“正是。”莫群不得不承认。

徐芾笑而不语。过了会儿才漫不经心地说:“我们需要一处更适合的地方。既能长期坚守,亦可进退自如。有这样一处地方,方可暂作修养,以待天时。”

“既能坚守,亦能进退,据我所知,倒有一处地方。”此时莫群又说,“而且那地方距离此处也不算远,可在官兵尚未察觉我方动向之前迅速前往。”

“你说的,可是鹰愁峡?”徐芾问。

“主公也知道那地方?”

“实不相瞒,那也是李仙师替咱们这些弟兄寻得的安身之所。”

“李仙师?”

“对。”

“为今之计,唯有一地可供暂居,那就是酉南鹰愁峡。那里南与大晋接壤,其间道路相通,历来为贩私者所用,是朝廷鞭长莫及之地。因地势险塞,人口稀少,那地方对朝廷来说价值不大,也疏于管理。而该峡谷沟深地阔,曾为先朝垦荒戍边之地。若能加以利用,足够屯兵。拥有此地,既可凭险据守,也可退入晋国境内,当为最佳之选。”

徐芾目视远方,回想着李昧当初的语重心长。

这话他只告诉了自己一人。

他还推荐桃花谷中隐士沽翁给自己。

“此人与李授有诛亲之仇,如今虽已年迈,但豪气不输壮年。且这沽翁在戎州故旧颇多,若得其相助,必能有助三公子。”李昧曾对他说。

徐芾是个聪明人。

他知道,李昧是诚意助他,而且给了他最好的建议。

孤峰台虽是座要塞,但粮食补给全都依赖四周乌蛮部族。而乌蛮各部貌合神离,各怀心思,对霹天军帮助有限,大多是持观望态度,且容易反复。

盛军显然看准了这点,故而撤掉大军,只是一味小股袭扰,令乌蛮人难下决心举旗加入,终令雷成大师孤掌难鸣。

说到底,还是受制于人,难以自立。

鹰愁峡则不同,其地势狭长,绵延数十里,却只有一条路可通,易守难攻。而且谷中有可供开垦之地,亦有河流穿行,更有取之不尽的木料可用,足够屯军。

最有利的是它能直通晋境,而盛军在边境隘口的防守力量,不过一座数十人守备的哨所。

可以说,拿下哨所,控制整条鹰愁峡,对徐芾来说轻而易举。随后只要筑起木寨扼守谷口,便可保无虞。即便不济,大军也能随时退入晋境。

对霹天军来说,那地方既能自给自足,又无后顾之忧,实乃最佳选择。

但当初在孤峰台大营,对这场战略大转移的真正目标却不能早早公布,因为这对霹天军的士气无疑会有很大影响。峡谷虽可屯军,毕竟只是弹丸之地,难为立身之本。

见莫群也提议去这地方,徐芾更增添了信心,“说说看,你为何认为咱们该去那里屯兵?”

“在调往边关之前,莫群早年在酉城材官署衙任职,曾往鹰愁峡追捕过私贩,对那里的情况略有所知。鹰愁峡地势狭长,唯有一条小道可通,地势独特。其内富有水源,又有土地可供耕作,早年本就被用于屯兵。只因此地过于闭塞,出入不便,又临近边境,才少有人至。”

“嗯,听起来,那地方对我们相当合适。”

“没错。若为屯兵,那地方极为有利。”

“这么说,对百花谷一带,你也不会陌生吧?”徐芾心里一动。

“百花谷?噢,曾去过两次。”莫群当即表示,“百花谷里有个百花山庄,庄主乃当朝皇亲,不过说起来却是李授仇人。李启被篡,十余名兄弟无一幸免,其母舅欲起兵报仇,事败之后,娘舅家满门被诛,唯有这沽翁不问世事,又得谯仙老说情,才未受株连。”

“沽翁……”

徐芾沉吟着,心里已有适合去拜访沽翁的人选。

“既然你也认为咱们该去鹰愁峡,那我对这个选择就更放心了。”回营时,他高兴地说。

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徐芾对此深有体会。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东陵乃徐家故地,相比霸郡,这里的人民会更支持他。

他俩沿着已经布置哨兵的山间小道缓慢骑行,一路朝树上和石头后面探出的脑袋点头。雾峰口上只有一个数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山间面积不大的一片坡地上。村子街道狭窄,能够提供的房屋更是有限,所以莫群大多数部下只能在林子里开伐出的空地上搭建帐篷。

幸好上次在这里驻扎时曾打下底子,现成的空地,木头围栏,专为营房准备。

但这次来的人多,越来越多,渐渐就连搭帐篷的地方都不够了。

“如果要安置所有人,则要开辟新的营地。”莫群告诉徐芾。

“不用。”徐芾摇摇头,“我们很快就走。”

“这就动身前往鹰愁峡?”莫群似乎没想到事情这么急迫。

“对,一部分人要先行出发,其他人随后跟上。”徐芾说,“不过,这次行动,得找两个熟悉地头的人带路,确保万无一失。”

“最好还得是经常出入边境,熟悉边关事务的人。”

“没错。”

“我有合适人选。”

“嗯,那一会儿就把你看中的人叫来,我跟他谈谈。还有,这件事我打算让朱继领队。此前我刚跟他提过这事。他说他很乐意去接管边境哨所。”

“那他要走最远的路。”

“对,还最辛苦。”

说着,徐芾抬起头,嘴里轻轻吁了口气。

要是没有铁匠,他真不知还有谁可值得如此倚重。

两人骑到位于村子中央的家族祠堂时,有个胖胖的妇人正在撵着一个光屁股小孩骂。看到徐芾和莫群过来,妇人马上停止追骂,冲二人鞠了个躬,就笑着走开了。

这个村的人对徐芾他们都很友善。

祠堂是这个村最大的建筑,如今被临时当做议事厅,也被当做娱乐厅和饭堂,没有分配到巡逻和放哨任务的人,都可以到这里来找点乐子,喝点酒打发时间。

徐芾在祠堂门口一棵榆树上拴好马,然后跟莫群一起走进祠堂。

祠堂里,聪明的呦呦不知在和谁高谈阔论,声音大得就像是在跟人吵架。“人这一辈子,谁他妈都有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有的想要权力,有的想要财富,还有的想要勇武不凡或是文采斐然。而我最想要什么,敢说你们谁也猜不到。”

“狗屁,你就是想要钱。要不怎么会做商人。”一个声音高亢的人嚷道。

“这个我可以替他作证。他本来是不喜欢经商的。但除了这个,他做不了别的。哈哈。”快眼章曲扯着嗓子在一旁接话。

“来,那谁,再给我倒杯酒,我就告诉你们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

几个正无聊地分享各自人生理想的人听罢一通哄笑。“想骗酒喝就明说,别拐弯抹角。”有人毫不客气地奚落道。

“我是那种为了口酒而瞎说的人吗?”聪明的呦呦尖着嗓子道。

“你是哪种人,那我可不知道。”刚才那人道。

“给,我这可是经过福禄村时打的桂花酿,尝尝吧。”另一个声音沙哑的人说。

“谢谢,回头老哥还你一壶缸头酒。”聪明的嘻嘻笑道,“酉城最好的酒。”

“哈哈,真是个滑头。”方才那个高嗓门道,“咱们就要去打酉城了。城里要啥有啥,到时候还不全都是咱们的。香料贩子,就怕攻城时你没胆往城墙上爬。”

“哼,小看我。”聪明的呦呦嘴里呲了一声,“要没那胆,我现在会在这里?”

“是啊,人家本可以回家了的,却还是跟着来这里,足见多够义气。别这样说。”声音沙哑的汉子又道,“哥们,接着说吧,你最大的愿望到底是什么。”

“对,兄弟。能坚持到现在的都不是孬种。”另一个人嚷道。

“好,那我就说了。”聪明的呦呦嗞嗞抿了口酒,“我这人啊,高官厚禄都不想要,万贯家财也不稀罕。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只想要一个红颜知己,要一个懂我的女人。知道了吗?这就是我心里真正所想。别的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

“哈哈。老滑头。我就说你是个情种吧。”快眼章曲哈哈大笑。

“没劲。”尖嗓门显得很失望地说,“接着来。下一个,还有没有不同的。”

徐芾和莫群相视一笑,不等里面继续瞎扯,迈步走了进去。

“就是那两个。”莫群指了指刚表达完自己人生理想的呦呦,又指向他身边的章曲,“他俩本是常走东霸两郡的香料贩子,途中加入了高进的队伍。这次又跟着我从霸东一路到了这里。路上我跟他俩聊过,对各处边境小道,就没有他俩不熟悉的。”

“嗯,香料商,不错。”徐芾表示认可。

“喂,你俩过来。”莫群于是冲呦呦和章曲叫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