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幽瞳

回到青桐路尚书府,天已全黑。管家赶忙吩咐准备晚餐。

乐福进了书房,取出纸笔,研了墨,便伏案疾书起来。写好后,他将信对折,装进信封,封了火漆,便唤了人来。

“将此信速送阆州,交予董相国之手。”他吩咐道。

等那人走了,乐福便开始在书房来回踱步,时而停下,望着天井对面生满青苔的屋檐。

他看见儿子乐庆打对面廊下经过,就把他叫了进来。

“我还以为你跟着太子一起去了阆州呢,怎么却在家里猫着?”他打量着已经二十出头,却依然一脸孩子气的独子问。

“太子身边最近总有那姓聂的跟着,我不喜欢,所以没跟他们去。”乐庆撅着嘴说。

“胡闹。”乐福断然呵斥,“你身为太子卫率,随侍太子左右,是你的职责。太子如今负责多项重要事务,身边办事的人越来越多,还能个个让你喜欢?”

“再说他也没叫我去啊。”乐庆翻着白眼说。

乐福心里一声叮咚,皱眉问:“是他不让你跟在他身边的?”

乐庆懒洋洋地晃了晃肩膀,“那也不是。跟上次一样,我就问,可不可以不去外地瞎跑。他说我不去也行,就在都城帮他看着那些……呃,那些个琐碎之事。就这样咯。”

“何谓琐碎之事?太子的事,有琐碎的吗?”乐福听得头大,却竭力控制自己。

“反正你别管。我都是按太子吩咐办事,啊,那个……”乐庆眼睛半睁半闭,一副很不情愿跟他爹讨论工作的样子,“你,你知道就行。”

“你跟那姓聂的小子,不会又有什么冲突吧?”乐福试着问。

“没有。”乐庆不耐烦地连连摇头,“就是一个不喜欢。看他就烦。”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跟聂玉琅为了个永红楼的姑娘争风吃醋的事。”乐福哼了一声道,“我再三告诫你,少在这种事上明争暗斗,把心思用在正道上。”

“实话跟你说吧,我就是看不上他那样的人。一个商人子弟,凭什么耀武扬威,整个都城好像就他家最有钱,最了不起似的。什么东西。”

“人家聂氏一门眼下虽在盛都经商,可聂家却也曾是中原豪门,不过流落戎州,不愿再踏入官场而已。你凭什么看不起人家。”

“就凭我爹是尚书令,我姐是太子妃啊。”

“没出息。”乐福气得脑仁疼。

自己怎么偏偏就生了这么个没头没脑的东西呢,他想。

“再说了,永红楼的事,根本就是场戏。可不是因为我跟那姓聂的争风吃醋闹的。”乐庆乜了他爹一眼,满脸不屑道,“早跟你说过,那件事根本不是外面传的那样。那不过是一场表演,是故意做给人看的。唉,这种事跟你们这些老年人没法讲。”

“反正我给你说,那时候是因为有些事不便透露,不过现在可以告诉你,那琴操姑娘根本不是永红楼的卖身女子。人家跟聂玉琅一样,也是国师弟子。只是这姑娘跟着国师的时间更早,而且师徒关系从未公开,所以外面没人知道罢了。”

“你说,当年那位琴弹得很好的女子,也是国师门下?”

“亏你还是朝廷大员,陛下亲信,好多事都被蒙在鼓里,一无所知。不瞒你说,这次剿灭无明殿影子人,大败那位异教妖人,前后谋划的就是那位琴操姑娘。你以为就凭安校尉,就凭镇东将军抠抠搜搜给那点人。对,还有你们整天挂在嘴上,如何如何的荡寇将军。以为凭他们这些人,就能把事给办了?还办如此漂亮?省省吧。”

乐庆虽然一脸吊儿郎当,但数落起他爹来,还真是一套一套,有模有样,“再说那姓聂的,人家凭仗的根本不是他爹。他在盛都能横着走,全因他是国师门徒。”他说。

“哼,那聂玉琅是国师的人,别以为我不知道。”乐福道。

“哟,总算开窍了?知道了吧,在盛都,要想出人头地,跟谁都不如跟着国师。我要能拜入国师门下,那还不早出头了。”

“少胡说八道。好的不学。”

“可别这么说啊。爹,人家国师门下好多人争着去呢,怎么就不是好的?就连陛下也对国师言听计从,能成为他的弟子,我保证不会混成现在这般模样。”

“叫你跟着太子,就好好服侍左右,多多尽心。少给我说东扯西。”

“好啦。这我当然知道啦。我又不傻。我跟太子从小一起长大,现在又是他小舅子,这是什么关系,还用说吗?你也别看那姓聂的当下好像风风光光。他不过是杆枪,太子要用的时候,拿来耍耍而已。哼。”乐庆极其不屑地从鼻子里哼了声。

“我说的不是你跟太子一起长大,一起玩。我是让你不要不学无术,而要学聪明些,好帮太子出主意,帮着办事。玩,就知道玩。你以为太子像你,成天就知道玩。”

“得得得,就你大道理多。我实话告诉你,太子才不像你们想的那样呢。在你们面前,他不过是装装样子。咱们太子哥早长大了,只是你们这些老人家不愿面对罢了。”

“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玩那些小把戏。做事用点心。不仅是你,也多劝劝太子。靠一些自作聪明的小心思,是永远也成不了一位有为之君的。”

“这话,我觉得爹爹你可以直接去跟太子说。”

“滚。”

乐庆灰溜溜跑开后,乐福深深叹了口气,在心里把祖宗十八代挨个儿请出来祈求一遍,情绪这才稍稍平复。他重新走到书案前,拿一本书出来看。

正在此时,管家毛禁进来说:“老爷,长史诸葛逊大人在外求见。”

“把他请到书房来。”乐福边说边放下书,作势想了想。“把我的饭也端到这儿来,饿了。我边吃边跟长史大人谈谈话。”

管家转身正准备离开,乐福忽然又叫住他。“对了,你马上去帮我查个人。”

“老爷,查谁?”

“当初永红楼那位琴操姑娘,你可还有印象?”

“印象深刻,老爷。公子不就因为她……”

见乐福轻轻摇头,毛禁随即闭嘴。

“据乐庆自己说,去年他和聂玉琅那场闹得满城皆知的争风吃醋,不过是演的一出戏。且不管这孩子平日里有几句话靠谱,可这话我还真信。那琴操姑娘摇身一变,如今竟也成了国师门徒。这件事,里面定有些名堂。”

“老爷是说?”

“从陛下率北原军进驻盛都,那姑娘就已在永红楼。八年!什么样的使命,需要一藏就是整整八年。一个姑娘,又有几个八年光阴。此女去了酆城,一直待在秀莲坊。这次酆城平叛,忽然便成了三军指挥。此女背景不简单。你找人好好查查,她到底什么来头。”

“好的老爷。我马上去办。”

当长史诸葛逊跨进书房,单独为乐福做的晚餐也送到了。

尚书令大人招呼诸葛逊坐,自己则一边吃东西,一边跟长史大人说话。

“尚书令大人真是为国操劳,忙到现在才吃晚饭。”诸葛逊看着乐福不拘小节地刨着饭吃,满怀感慨地说,“今天还赶着出了趟城?”

“我本就是个劳碌命,闲下来就会六神无主。”乐福一边刨饭,一边说,“这么晚来,是有什么事吗?长史大人。”

“老实说,是晋寿侯让我来找你的。”

“哦?”

“我也不相瞒,尚书令大人今天上龙泉山去的事,我已听说了。”

“这个安厚,这么快就把我给卖了。”

“尚书令大人说笑了。”诸葛逊优雅地笑了笑,“原本以为,在是战是和这件事上,尚书令与我等政见相左。所以一直不敢前来拜访。”

“我没有立场。战与和,全凭陛下定夺。”

“可我们作为臣子,得有所分担,得有所建言啊。”

“也对。不过,昨日朝上,个个都闹到那个地步,也没见你老弟站出来说话啊。”

“明知说了没用,又何必说。”

“德长老弟,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刚才还说,作为臣子,得有所分担,有所建言啊。我可是听得清清楚楚,言犹在耳,怎么瞬间便又变了?”

“这就是分担的方法,以及建言尺度与时机把握的问题了。”

“噢,对对对,你德长老弟早年便号称北原王府第一谋士,陛下对你更有‘谋主’之称,说话自然是最讲究时机,最讲究效果的。哈哈哈,乐某不如。”

“尚书令大人客气了。”

“嗐,咱们都出自北原王府,共事多年,还是叫我千成吧。”

“好,千成兄。”

“德长啊,我倒想听你说说,大殿之上众臣议事,正是各呈所见之时,为何你却认为时机不对?”

“千成兄,难道这么快就忘了左仆射的下场?”

“噢,那不一样。左仆射年老糊涂,态度狷狂,犯了陛下天威,是自寻死路啊。”

“可千成兄不得不承认,左仆射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这我相信。我想,就连陛下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可天威不可犯,这是大忌啊。”

“可不是嘛。我们既要辅佐陛下,据理力争,又要顺着陛下心思,这可不就两难了嘛。”

“所以你在大殿之上才一言不发?”

“正是。”诸葛逊缓缓点头。

“这么说,德长仍坚持认为,连赵伐晋万万不可?”

“没错,以前不知乐福兄对此事态度,我还有些保守。”诸葛逊悠悠叹了口气道,“我虽也曾出言反对连赵伐晋,但态度并不坚决。此后朝堂对此争论不断,暗潮涌动,我更是缄口不言。我认为该做的,自己都做了。无力回天,也是天意如此。不料前日见乐福兄对左仆射竟有所袒护,方始感觉毕竟还是明智者多。所以,复又有了希望。这不,再经晋寿侯一番教诲,所以就来了。”

“你今日也去龙泉山了?”

“没有。”

“那就是晋寿侯派人告知了你?”

“正是。晋寿侯说今日与你一番探讨,他深有触动。国家大事,还是要大家一起承担。”

乐福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禁不住高兴起来。

他想,自己今天这趟路总算没有白跑。

“我想,不用我说,千成兄也该知道,朝中首倡连赵伐晋的不是别人,正是国师。”诸葛逊认真看了乐福一眼,一字一句道,“王光、王瑕,不过是替人传话。只是,这两人身份特殊,都曾是太子舍人。所以,如果不是听到尚书令大人对左仆射那番话,以及今天在五凤楼跟晋寿侯之间一番诚挚交谈,怕是我等还一直认为,主战者真正的幕后主使,是太子。”

“现在为什么就不会是太子了呢?”乐福好奇地问。

“我又不傻。假如主战的真是太子,那么尚书令大人在这件事上,定当是另一番态度了。”

“唉,你们都认为,我的态度必然与太子一致。其实也未必嘛。不过,此事我确问过太子,他明确表示,胡赵的条件确很诱人,但现在对晋用兵是否合适,还是得听各位股肱重臣的意见。”

“太子真这么说?”

是我苦苦相劝,才让他改变主意的。乐福在心里说。

当然,这话他可不会说出口。

“半字不虚。”乐福说。

国师啊国师,咱们虽曾风雨同舟,但你若想插手军队,掌控太子,这我可绝不答应。

这一局,看你还会不会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得到肯定答复,诸葛逊似乎总算彻底松了口气,“既然如此,我等便可直言陛下,连赵伐晋于我大盛有害无益,绝不可行。”他郑重地表示。

“放心,在这件事上,我未必支持,但绝不反对。”

“如此谢过。”诸葛逊朝乐福恭敬地拱手一礼。

就在两人说话间,却有只蚕豆大小的蜘蛛正从书缝间爬出,顺着木架缓缓下滑。

蜘蛛八条长脚走走停停,行动缓慢,螯肢上尖利的毒牙时隐时现。最后,它将头对着书架下方谈话中的两人,八只大小不等的圆眼一起聚焦。

那些眼又黑又亮,仿若幽冥之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