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主动出击

哗哗哗~

大河西岸边上,四艘车船带着大量的木筏和渡船破开岸边河面上的薄冰,缓缓停靠在河岸。

战船上,一队队身着甲胄的士兵当先登岸,领头者正是身形魁梧雄壮的义,手里提着一柄开山大斧。

这柄大斧的样式看起来很新,应是最近才刚刚铸造而成。

安定城内的兵器铸造司建成以后,于洪飞就立刻命孙伏伽派人从百姓中挑选铁匠来将其运作起来。

经过一番排查,拥有上万人口的复夏军内懂得锻铁和制造铁器的铁匠竟仅有不到五人,司士的佐吏立刻将他们安排到了兵器铸造司工作。

由于人手有限,再加上这五人的技艺也算不得突出,眼下兵器铸造司的主要工作就是锻造日常用具,以及培训学徒。

不过,得知消息的义还是找了过去,让兵器铸造司给他锻造了这柄大斧。

因为城内本就存有铁锭,可以免去大量炼铁和锻铁的时间,开山大斧的锻造工作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

只是,其质量如何就很难说了。

义拿到大斧后却很满意。

相比于他以前使用的石斧来,手中这柄精铁打造的开山大斧自然哪儿哪儿都好。

登上岸边后,义立刻开始指挥着身着铁甲的麾下将士原地列阵警戒。

在义所率领的二团将士登岸的同时,另外两艘车船上的一百多亲卫骑也开始登岸。

踏踏踏~

大军登岸以后,于洪飞在韩晃的陪同下带着十多名亲卫骑开始查探四周。

一番查探下来,于洪飞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宝所部水师营所选择的这处登岸地点确实很合适,宽阔的河岸线不仅便于大军登陆,也方便后续运输各种物资。

且在距离河岸两三里之外的东北面还有着一片山林,有助于大军隐匿其间。

综合来看,这处登岸地点很适合他们定下的诱伏计划的实施。

转头朝着河面上看了一眼,后续的各种物资运输恐怕还需要一两天时间才能完成。

想到这里,于洪飞不由向韩晃吩咐道:“立刻派出哨骑详细查探西岸平原各处的情况,特别是益石城的战事和南面三家的动向,一定不能有丝毫放松。”

“诺”

韩晃立刻恭声领命而去。

很快,数个哨骑小队就被分派了出去。

傍晚,外出查探的哨骑就纷纷派人传回了消息。

益石城的战事依旧还在继续,南面的裴家堡、庾家堡、曾家堡则毫无动静,整个西岸平原的各大势力对复夏军的到来毫无察觉。

对此,于洪飞起初还有些得意。

可两天后,他的这种得意就再也无法保持下去,取而代之的则是无语和后悔。

失算了!

在安定城政务厅商讨时,一众人都对诱伏之计很赞同,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于洪飞一直以来也是这么认为的。

计划很完美,走出来的第一步就失败了。

诱伏!

顾名思义,得先要以利诱之才行。

可从这两天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不管是黄巾军,还是南面的三家坞堡势力,他们居然都丝毫没有外派斥候四处打探情报的习惯。

在这些人眼里,西岸平原似乎就是他们的自留地,根本不必担心外来势力的入侵。

这样不由让于洪飞等人尬住了。

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摆出来的筑城举动竟然全无用处。

下午未时末刻。

临时营地的中军营帐里,一张西岸平原的简易舆图被摆放在岸桌上,于洪飞居于主位站立着,韩晃、李宝、边士宁、义等军中将领则分列两边。

“不能再继续等下去了,从哨骑传回来的情报来看,益石城那边的伤亡很严重,我们必须要主动出击。”伸手指了指舆图上的益石城位置,于洪飞沉声道。

帐内,一众人听到于洪飞这话皆是短暂沉默,诱伏计划以这样的结果收场是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

一旁,李宝主动请罪道:“是属下思虑不周,还请主公降罪。”

于洪飞摆摆手,沉声宽慰道:“此事乃大家共同议定,岂能归咎于你。是我们都高看了这些黄巾军,这才造成了今日之局面。不过,大家也不必为此介怀,黄巾军有如此表现,证明他们的领兵将领实乃庸人,我们应该高兴才是。”

“主公,不若由属下带领亲卫骑先行前往支援益石城,然后再想办法将黄巾军引诱过来?”韩晃出声建言道。

“元正此计虽不错,可实施难度太大了。眼下益石城外的数千黄巾军眼中只有粮食,他们是不会轻易放手这块肥肉的。我也不想再继续等下去了,时间拖得越久,益石城和黄巾军的人口损失就会越重。”

想了想,于洪飞拒绝了韩晃的提议。

接着,他的视线扫向众人,声音陡然拔高道:“此战,我就是要领军于正面一举击溃黄巾军,快速结束这场乱斗,诸位可有信心!”

“愿随主公一战!”

“我等愿为主公效死!”

......

于洪飞话音落下,李宝、韩晃等人皆是神色一振,连忙纷纷高声附和道。

“好!明日我将亲自带领二团和三百亲卫骑前往益石城寻找黄巾军主力决战,天志(李宝字),临时营地这边就由你带领水师营负责驻守。”

见此,于洪飞朗声大笑着吩咐道。

“诺”

众将闻言欣然领命。

人群中,唯有李宝和边士宁二人相视苦笑。

此战,水师营又得留下驻守。

从理智上讲,他们很认同于洪飞的这个决定。

可作为一名军中将领,李宝和边士宁自然也希望能够在沙场上建功。

————

益石城外。

此时天色渐晚,城楼上的喊杀声早已停息。

城楼下,数十名益石城青壮正在墙角处清扫战场,他们一部分人负责挖坑,另一部分人则两两一队一起抬尸体。

经过半日激战,战场上又有一百多人倒下。

这些死尸里黄巾军士兵占了七成,益石城的守城士兵则仅有三成。

四天前,黄巾军突然发动的突袭打了益石城的大顺军一个措手不及,若不是关键时刻谭顺亲自带着大顺军老卒拼死抵抗,益石城恐怕第一天就被拿下了。

而那一战,大顺军老卒死伤过半。

第一天的大战之后,悲观的情绪快速在益石城军民中弥散,很多人都以为益石城即将被黄巾军攻破。

可谁曾想,局势在第二天迎来了巨大逆转。

不是益石城这边的实力突然变强了,而是黄巾军的攻势突然减弱了。

益石城的守军和青壮百姓虽不明缘由,可还是明显感受到了不同。

在谭顺的带领下,益石城守军轻易就打退了黄巾军的攻势,还顺势反推了一波,令黄巾军将士死伤不少。

一场大胜让得益石城内的军民信心立刻就提升了起来。

接下来的两日,黄巾军在与益石城守军的战斗中再也没能如第一天一般顺利。

可就算如此,持续数日的攻防战还是让益石城的军民都感到疲乏了。

最关键的是缺粮。

肚子都填不饱,如何还有力气战斗。

远处三公里外的黄巾军营地里,一团团篝火逐渐燃起。

营地西面角落处,一名头戴黄巾的壮汉正斜躺在一处干草堆上,他的右臂处裹着棉布,棉布早已被暗红的血迹凝固,蓄有两撇浓密胡须的双唇略显惨白。

在这名壮汉的四周,三四十名黄巾军士兵围拢在他身旁。

壮汉正是徐和称为亥的黄巾军先锋军将领,围拢在其身边的三四名黄巾军士兵则全都是其心腹,不少人都面露不满之色。

其中一人愤愤道:“渠帅,那徐三越来越过分了,他说军中现在短粮,让我们今晚全都将就一晚,明日再发放一顿吃食。让我们抗一顿也就算了,渠帅您身上还带着伤,怎么能一点吃的也不给?我看他明显是想要针对我们!”

“就是!这两日的吃食本就越来越少,现在居然连一点吃的也不给了,这让兄弟们怎么活?”

“渠帅,您当初就不该带着我们投靠这徐和,这家伙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对啊,渠帅!我们干脆自己单干吧!”

......

这名黄巾军士兵的话顿时犹如点燃了炸药桶一般,其余人也纷纷跟着抱怨起来。

一些人说着脸上还露出了发狠之色,显然不只是说说而已。

斜躺在干草堆上的壮汉则是一言不发,脸色同样很不好看。

壮汉名管亥,来自东汉末年,是青州黄巾军的渠帅,曾领兵侵略北海,后被领兵而来的刘备击败,逃亡途中带着百余人来到了这个世界。

不过,管亥来西岸平原时,很不凑巧地碰到了人多势众,且同为黄巾军出身的徐和。

为了免于内斗,管亥主动带人投到了徐和麾下。

徐和也欣然接纳了他。

两股黄巾军合并以后,很快就成长为了西岸平原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

可黄巾军只知劫掠,不事生产和经营的作风依旧不改。

仅是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过去,就陷入了眼下的缺粮困境。

攻打益石城一战,管亥本是很有希望一举拿下这座小城的,可关键时刻,却被一名自己这边的一名小将劈伤了。

若不是管亥反应较快的话,那一刀很有可能就会直接要了他的性命,怒不可遏的管亥当场就将那人宰了。

经历了这一场内讧,已经攻上城楼的黄巾军就被谭顺带着大顺军老卒赶了下来,管亥右臂的伤势加重,跟着他一同登城的兄弟也死伤不少。

管亥怀疑此事就是徐和暗中命人干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