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内贸部商量如何执行

不过,这两个人也有自己的优点。云经理对上面的人,很是信赖,让他做什么一般不会质疑,跟学生听老师话一样执行,他认为老板会考虑的更全面,不劳自己操心。

而赵经理,不是那种唯利是图的人,对工资要求不高,但对环境的稳定性要求高,所以他的忠诚度高,不会随意跳槽。而且,他会调节气氛,什么尴尬的情景到他那里,都容易化解。此人情商很高。

而反观胡经理,方经理这两个人,虽然能力强,但他们是否肯听话,就不一定了。看来,要想用这两个人,还得花费点心思。

“嗯,这种底层思维也不错。”陆砚总结,“但与此同时,销售部全班人马也得给一点压力。首先,每个级别的销售人员,按照销售员、销售主管、销售经理、销售总监的级别分别确定业务量,只有达到了一个量才能晋级。或着不确定业务量,但至少有个最低量。大家讨论下,如何设定比较合理,这样,大家的积极性也能调动起来了,我希望大家都回去细化细化。两天之后,细化的项目拿出来给我。”之后就宣布散会。

四个经理没有走,继续合计,如何进行细化。

方经理看着胡经理说:“老胡,你最适合写的,我有思路,你也理解,具体你来写吧?”

“就是,就是。”赵经理和云经理也附和到。

“好,虽然你有思路,但细节问题还多呢。就比如,各级区域的量该多大?各界按照几折的折扣来?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区域销售,量肯定不一样吧?我们怎么分别确立?考察期得多长时间?我们先商量好,我来总结吧。”胡经理很无奈地接下了这个活。

“军事所言甚是,诸位请各抒己见吧。”赵经理开起了玩笑。

“我先说,首先各级代理的量,都按照最多的来,就不确定具体的量了。”云经理说。

“那不行。只有给他们压力了,他们才会想办法提高销量。奥运比赛的口号知道吧?更高更快更强。比如说你跑步,刚开始跑的时候,3公里都嫌累。但你不断给自己提高目标,每次都挑战新的极限,等你跑了三个月,10公里都跟玩似的,那时候你会觉得3公里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如果你就按照刚开始的感受,3公里很累,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冲击自己的极限。所以,这个量应该是动态调整的,按照上一年的情况来。”方献义说。

“就是。再说我们老总设的目标,给下面的销售也是按照量来的,当然是越来越好,多多益善的。”胡经理说。

“嗯,那有一个问题。比如西北地区的量,怎么也不会赶上华南地区的,这样的话,岂不是对负责西北地区的不公平?”方献义说。

“这倒是,”赵经理挠挠头,说到:“那就按照两个维度,一个是量,一个是增量。量占40%,增量占60%,增量高的,适合上位,以后可以更细化。”

“这样还是不公平。有的区域人少就卖不动,也不会有什么增量。”方献义说。

“那就按照人数比怎么样?”赵经理灵光乍现,“你看,西北那边地广人稀,设置的量就少些吧。”

“江浙地区经济发达,人家就喜欢买衣服,一个人平均20套衣服,那你怎么算呢?”云经理说。

“是啊。西北地区,假如人人都没有衣服穿,他还是不舍得买衣服,因为他要保证不饿肚子。那这怎么算呢?除了人数,是不是还要考虑当地的人均工资?”胡经理说。

“你这么一说,我头都大了,这么多参数,怎么算啊?”云经理说。

“是啊,这也太复杂了。再说,搞管理的话,那个工作量是没法细化的。”赵经理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