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恒你这次虽然县试通过了,虽说名次不错,不过你也要知道县试的名次不代表就能考中秀才,尤其这次是府试和院试合考,监考除了知府大人还有学道,你万不可松懈。”
孙先生叮嘱许恒不可骄傲自满,后面还要勤加努力。
“先生的教诲,学生谨记”
许恒知道孙先生是为自己好,赶紧认真鞠躬。
“嗯,这学习也不可闭门造车,需要多多交流学习,正好四月初六本县的刘岑刘员外在自己的庄子上举办一场牡丹花宴,到时你跟着我一块过去,多认识一些读书人,相互学习”
认识的读书人经常会举办一些聚会,相互交流一些科举读书方面的经验。
这次孙先生提到的刘员外,原名刘岑,这刘家属于常山县的名门望族,刘岑的侄子在京城为官,就这层关系本县知县都要对刘岑礼让三分。
刘员外喜好读书,当年也是获得秀才的功名,而且是一名廪生,可惜当年因为一些事没有继续参加科举。
不过对科举一事还是很上心的,经常会资助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这学子的聚会也是经常举办,这次的牡丹花宴就是在刘员外的一处农庄上举办的。
现在的达官贵人都喜欢牡丹,五年前刘员外的侄子,赠送给刘员外一株牡丹,可惜牡丹在第一年开花后,迟迟未再开花,今年春天这株牡丹重新育出花蕾,刘员外很是高兴,就广邀宾客来共赏牡丹花容。新笔趣阁
这次是黄秀才知道了这花宴的举办,黄秀才也顺便请了孙先生和许恒他们一同参加。
这个聚会不限制条件,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参加,这就看你圈子多不多,消息灵不灵通了。
这个宴会孙先生打算一块带许恒和许荣清去,孙攸已经考上童生,前年院试秀才落榜,本来今年打算继续考秀才,谁知过年时走亲戚,倒霉的被驴一脚踢断了腿,幸好问题不严重,但是伤筋动骨一百天,现在还在床上休养,所以今年的科举就不指望了。
院试在四月底考试,离现在还有两个来月,许恒这段时间除了抓紧复习读书外,还会做一些其他事情来放松一下。
就比如三月后,许恒继续做去年失败的花椒育苗实验,许恒就不信这花椒种子自己育不出苗来。
不过许恒这次育苗做了科学化对比实验,同样种子都会提前浸一晚上的水,用来醒发种子。
不过许恒分成了三组来浸泡,一组用常温水,一组用温水,一组先用热水浸泡两三分钟后,再用温水浸泡。
因为花椒发芽率太低,许恒观察发现花椒种子外皮油脂含量比较高。
猜测是不是这表皮的油脂影响了发芽率,就想看能不能去除油脂。
油脂清除最好的方法是用热水乳化,就是不知道温度过高会不会烫死种子,许恒只能设置了不同的温度来观察,用了六十度的临界温度,这个水温人手可以感觉烫,但还可以忍受不会严重烫伤细胞,比较好判断。
这是在做科学实验,设置对照组,多么科学啊,自己还是挺聪明的。
许恒看着自己的计划暗暗夸了自己一下,人偶尔也需要自我肯定。
等种子浸泡后,就用草木灰混合着泥土拌入花椒种子,放在阴凉处等着发芽。
半月后,许恒发现用常温水浸泡的花椒种子只发了一棵苗,成功率几乎可以忽略,而温水浸泡的种子发了两成,有一定的效果,热水浸泡过的种子竟然发芽率最高,有五成都发芽了,看来自己的思路是对的。
许恒赶紧把发芽的种子种下,这土里还特地撒了许恒自己去年堆的肥,用疏松肥沃的地块来种植。
接下来就是育苗了,等种子彻底长出真叶前,注意日晒和洒水就行,这个许父就可以做了。
家里人其实不想许恒弄这些地里的活,而且这个节骨眼上鼓捣这个不是浪费时间嘛,不过许恒执意做这个,这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今年外不做,今年的时间就整了浪费了。
樊氏看儿子这么执着,也只能由着许恒。
等许恒真的把花椒种子种植成功,家里这是又多了一个生财的方式,樊氏看着儿子的行动,心里是又欣慰又心酸。
欣慰儿子知道照顾家里,总为家里着想,而且还这么聪明。
心酸是自己这个做母亲的还让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操心这个,家里给孩子的支持还是太少了。
许恒倒是没想这么多,就是想着这个花椒育苗的方法有点特殊,可以作为自家的独有技术,以后哪怕别人家也种了花椒,也超不过自家,有一项自己独一无二的技术,这才是立足根本啊。
四月初六,许恒一早就去学堂跟着孙先生一块出发去刘员外的庄子,
刘家农庄处在许家庄和县城的中间地带,离许恒家不太远。吃过早饭出发,半个时辰就到了。
下车时,正好也碰到了刚刚到的黄秀才一行人,许恒和许荣清两个晚辈先上前见礼,再是孙先生和黄秀才相互寒暄交流近况,黄秀才已经知道许恒和许荣清都通过了县试,尤其许恒县试获得第四名的名次,一起夸赞了一翻,紧跟着就让他们继续努力。
这长辈的说辞都大差不差的,先扬再抑。
这农庄周围都是刘员外的土地,里面住的都是刘员外的家仆还有一些佃农,农庄中间是刘员外特意建造待客用的庭院。
许恒他们刚到门口就有小厮上前引领众人。走了几分钟就绕过屋舍就能看到一片荷塘,现在还没荷花,不过荷叶却是一片片的占满池面。
庭院中其他的植物也很多,不过这个时节开花最多最艳丽的该属月季和蔷薇。
这期间已经有一些读书人已经早早的到来,期间有认识黄秀才过来打招呼,黄秀才顺便引见一下孙先生和许恒三人
不过大部分人都是礼节的应付一下,一个一辈子没功名的老童生,教书这么多年连一个秀才也没教出来,有什么好认识的。
至于这刚过县试的两个毛头小子,一看也就是进去混经验的,更是被无视。
好歹读书人还注重脸面,没有表现的太明显,因为有黄秀才的因素,大部分人还是会客气的,客套一两声“久仰,久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