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宋朝的那些事儿(六十二)

【陈宜中逃走之后,蒙古铁骑兵临城下,局面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这时候有一民族英雄站了出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蒙古军营谈判,他正气凛然,可面对着如此的局势,他虽有心却无力,谈判却被拘留。】

各朝各代不少人对于宋是瞧不上,是鄙夷,但是对于那些民族英雄,他们还是肃然起敬的。

越是在这样黑暗的朝局中,越是能体现一个忠臣的品性。

【民族英雄都是值得世人永远铭记的,咱们可以不知道那些昏庸无能的帝王的事迹,却不能不知道那些民族英雄为国所做的事。】

【所以主播在此简单的说一下文天祥的生平,先说说文天祥的相貌,那叫一个仪表堂堂,史载他身材魁伟,皮肤白皙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

【再说说他的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文仪和母亲邹氏均为有学识之人。在这样良好的家风熏陶之下,再加上文天祥本人心怀抱负,他未来的成就必定不低。】

【事实也确实如此,仅凭他自身的真才实学,就官至宰相。关于品性方面,他更是忠君爱国的典范,宁死不事二主,被囚多年,最终从容就义。】duqi.org 南瓜小说网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他是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给世人留下了无数忠君爱国的诗作,尤其是这首《过零丁洋》,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多少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此诗一出,大都惊叹“好诗!”

不少帝王都带着欣赏渴求的目光望着天幕中的文天祥,他们厌恶宋朝,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欣赏宋朝的臣子。

尤其是宋之后的文人,哪个没读过文天祥的爱国诗,他们心中也有一腔爱国之心,文天祥就是他们的偶像,他虽死,但浩气长存。

【文天祥在很小的时候便心存大志,他曾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有“忠”字,为此他羡慕不已,立下志向,要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

【后来,文天祥参加了科举考试,一路过关斩将,杀到了殿试。当时还是宋理宗在位,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没有草稿,一气呵成。】

【理宗阅罢,欣赏不已,大为称赞,“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钦点他为状元。当时文天祥其实是叫文云孙,因着这事,他改名为文天祥,改字为宋瑞。】

文天祥:“……”

眼见着松灭亡在旦夕之间,文天祥心中难受至极,他满心都是想着如何拯救这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没曾想到天幕会着重提他。

千古留名固然欣喜,可是眼前糟糕的局面,又让他如何欣喜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他以后会作的诗句吗?

慷慨就义,这就是他的结局吗?

他不后悔与国同灭,可是但凡有一线希望,他还是希望国在家在的。

【后来的后来,元军开始攻宋,宋军孱弱的战斗力根本无法抵御强大的蒙古军,朝野上下手足无措,当宦官董宋臣提议理宗迁都时,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有意见,唯独文天祥一人站了出来。】

【他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当然他的上书是不会被理宗采纳的,因此他一气之下请求免职回乡。】

【不过也没过多久,文天祥又回到了朝廷上,担任刑部侍郎,文天祥回来了,可是朝中依旧奸臣当道,不但有宦官董宋臣,还多了权臣贾似道,他心中更是愤慨,接连上书劝谏,还在帮助皇帝起草的诏书中讽刺贾似道。】

【因而文天祥在朝中的日子不好过啊!屡屡被罢免,对于这样的朝廷,不得不说文天祥很是失望,甚至有点心灰意冷了。】

奸臣当道,皇帝昏庸不理事,自然就没有忠臣的生存之地!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忠、奸是不可能共存的。

对于文天祥,有人钦佩、有人惋惜,钦佩他在这样的朝廷下依旧忠心不二,惋惜他生不逢时,得遇不了明君。

【文天祥心灰意冷的再次请辞回乡,彼时他才37岁,这样的年纪理应是建功立业最好的年华,然他却被逼的退休了。】

【后来,元军又来了,想要灭亡南宋,长江上游告急,朝廷诏令天下兵马擒王。文天祥虽然无官一身轻,但是他还是很爱国的,所以当他接到诏书后,那是痛哭流涕,当即散尽家财,迅速集结了万余名义军,准备出兵擒王。】

【他的朋友劝他,蒙古军势猛,你就这一些乌合之众,哪里会是对手啊!文天祥却答,我知道啊!但是我们都不去,就没人去了!哪怕是不自量力,也要以身殉国,这样才能让忠义之士奋起,去的人多了,或许国家也就能保住了。】

一片爱国之心,昭昭可见啊!

若所有人都抱有这种想法,若臣民众志成城,南宋未必不能保住啊!

可是忠义之士终究是太少了,而高坐庙堂之上的皇帝也不给力。

说到底,还是他宋朝皇室愧对那些忠义之士啊!

看着奋不顾身的文天祥,赵匡胤泪目,作为开国之君,他比谁都不想看到宋朝灭亡,所以他也真心感谢文天祥这些忠义之士的付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文天祥毅然的出兵勤王,只是没曾想朝廷投降的速度比文天祥行军的速度快多了。】

【那一年,宋军投降了,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议和。】

【然文天祥耿直爱国的性格,让他做不了卑躬屈膝的行为,刚一到元军大营,便与元军主帅伯颜发生了激烈的争辩,以至于伯颜愤而扣押了他。】

哪怕是议和,也得有骨气!不像之前贾似道等人只知道迎合!

各朝各代欣赏着文天祥,鄙夷着之前的议和使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